10月12日,賽迪顧問公布的一項數據顯示,2016年,中國智能硬件産業市場規模已達1039.8億元。中國智能硬件産業正在迅速擴張,平均增長率大于150%;預計未來3年——5年内,中國的智能硬件産業仍将保持高速發展,預計在2019年市場規模将突破4000億元。
産業市場規模急劇膨脹
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從賽迪顧問總裁孫會峰處獲悉,中國智能硬件市場規模正在急劇膨脹:2013年中國智能硬件産業市場規模僅為33.1億元,而2016年,中國智能硬件産業市場規模已達1039.8億元。從增長率看,中國智能硬件産業正在迅速擴張,平均增長率大于150%。
孫會峰表示,自從2012年美國谷歌公司推出首款具有智能硬件意義的Project Glass産品,國内一些企業也開始将目光投向智能硬件領域,标志着中國智能硬件行業進入初創期,而随着小米手環、大疆消費級無人機的面世,拉開了中國智能硬件産品的序幕。
2015年至2017年,借力雙創的号召,國内硬件巨頭企業、BAT互聯網公司、初創型智能硬件團隊紛紛緻力于研發推出具有特色功能的新一代智能硬件産品,中國智能硬件市場迎來了成長期。
“在過去的5年中,智能硬件市場由外國廠商占據絕大部分市場份額的格局漸漸被華為、小米等中國廠商逐步打破。”孫會峰說。
他表示,随着國内投資力度的不斷加大和政府相關支持政策的推出,智能硬件在國内的商業模式将逐步成熟,用戶認知度也将逐步提升,中國的智能硬件産業在未來3年——5年内将持續保持高速發展,預計在2019年市場規模将突破4000億元。
人工智能、安全防控将稱新熱點
孫會峰預測,智能家居産品将發展成為新的熱點領域。經過兩年多的發展,智能硬件在各個細分産品市場都取得了不錯的銷量,其中智能家居産品的受歡迎程度與銷量均處于領先地位。受國家戰略與社會大環境的共同影響,未來,智能家居的市場需求會進一步擴大,并逐步普及到家庭。随着整個智能家居行業中的很多技術不斷發展、成熟,技術水平和産品質量的提升将為智能家居行業的全面發展奠定基礎。
同時,人工智能等技術将更多地運用到智能硬件産品中。數據雲助力提升人工智能在智能硬件層面的潛力,通過雲端強大的數據庫進行演算,得到類似于人腦判斷的結果。未來的智能硬件産品将與人工智能等技術挂鈎,使用戶體驗得到極大的提升。
孫會峰指出,智能硬件的安全配套産業也将迎來巨大的發展機會。在我國的智能硬件行業發展上升期,各廠家更多專注于産品的功能性和用戶體驗方面,導緻用戶隐私數據洩漏問題被忽略,安全問題開始凸顯,比如智能路由器被入侵、智能穿戴産品洩露用戶位置信息、智能攝像頭遭到遠程控制等。智能硬件安全問題造成的危害甚至比互聯網信息安全問題更為嚴重,這些智能硬件産品實時記錄用戶活動習慣與偏好,間接影響到人身安全、社會安全和國家安全。因此智能硬件安全受到重視,這給了安全防控廠商巨大的發展機會。
産品同質化、行業壁壘問題待解
值得注意的是,目前智能硬件産品同質化競争現象較嚴重。孫會峰表示,雖然智能硬件産業尚為新興産業,在我國發展時間較短,但由于關注度高,包括傳統制造業、互聯網企業、初創型企業等參與廠商衆多。然而目前智能硬件産業發展仍處初級階段,産品應用服務開發滞後,功能單一,造成國内智能硬件産業發展同質化競争現象較為嚴重。
以智能手表為例,當前産品多為智能手機的配件使用,娛樂化功能也不外乎運動、睡眠監測等,産品差異性小。
此外,智能硬件企業跨界協同合作仍存在壁壘。智能硬件産業是以互聯網、半導體、智能控制等技術提高傳統産業産品的智能化水平,具有軟硬融合、跨界應用等特征。但在企業跨界合作中,存在部分壁壘:一是與傳統廠商的合作存在壁壘,以智能汽車行業為例,傳統汽車廠商不願意與科技型企業合作,而是更願意自己開發相關智能控制或車載系統;二是與其他行業的合作存在壁壘,這一問題在提供醫療功能的可穿戴設備上表現尤為明顯。